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齊白石《群蝦圖》欣賞與鑑別

 北京商報 
齊白石《群蝦圖》欣賞與鑑別 齊白石《群蝦圖》欣賞與鑑別
“白石蝦”是齊派藝術代表題材。 我們選取的這兩幅作品很有代表性,左邊的是真跡,右邊疑偽作品。 真跡屬於白石先生中期的作品。 通過作品對比大家可以看到:每一隻蝦的鬚子最前端有一些細碎的小須,這符合他中期畫蝦的一個特點。 在構圖上,白石先生講究“攢三聚五”,就是疏密有致。 左邊的這幅真跡作品下半部相對來說比較密集一些,上半部稍微稀鬆一些。 而疑偽作品幾隻蝦撮成了三堆儿,缺乏“攢三聚五”的構圖意識。 白石先生真跡經常讓群蝦出現交疊和遮擋關係;但是在疑偽作品裡,會有一種感覺——避免“蝦”互相形成交疊錯落。
白石先生的真跡群蝦作品中,經常會出現“半只”、畫不全的情況。 要么是這只蝦已經有一半遊出去了,即使蝦身子沒有出去,至少蝦鉗子已經伸出了畫外;要么是從那邊游過來的時候,蝦頭已經進來了,但是蝦尾還沒有進入畫幅。 這就是白石先生“畫外還有畫”的一種構圖意識。 這件疑偽作品,所有的蝦都生怕伸出畫外被畫的邊緣所切斷。 這是構圖審美意識的差別。
從筆墨上看,白石先生在畫群蝦的時候,近處的蝦墨色較重,遠處的蝦則墨色較淡。 所謂“近處”,豎幅作品中畫面下方部分算為近處,蝦的顏色更重一些。 疑偽作品中幾隻蝦不但是平均排列,而且遠處的那些蝦墨色依然很重,濃淡方面失去了調配;還有一點,真跡蝦鉗子細而有力度,疑偽作品蝦的鉗子細而流於纖弱。
另外,疑偽作品中,蝦頭最中間是蝦腔,蝦腔的兩邊各有一個護片。 白石先生畫蝦護片的時候,是藏鋒而入,它沒有尖兒,只有中間的蝦腔有尖兒。 而這疑偽作品,畫兩邊這護片的時候,卻是露鋒帶尖兒的。 再者,疑偽的蝦,蝦頭的比例有點失大,並且蝦頭呈現明顯的三角形,不太柔和,這與真跡也是一個明顯的區別。
白石先生畫蝦,體態也是多變的。 除了有正常游動的蝦,還有打卷兒彎起來的;還有就是繃直了身子,下衝式地游過來。 疑偽作品左上角那隻,和真跡最上邊這只,兩者對比,體態似乎類似。 但白石先生畫下衝式的蝦,蝦節一般是有所變化的。 白石先生把正常體態的蝦,畫成五節;而下衝式的蝦做了簡化,有的時候畫的是四節,還有的簡略成了三節。 而疑偽作品這個下衝式的蝦,依然還是五節,沒有變化。
蝦的鬚子也有玄妙之處。 白石先生雖然沒有畫水紋,可你不會懷疑這些蝦確實是在水里游著的。 哪兒體現這水呢? 蝦的鬚子就體現水。 因為蝦的鬚子那種狀態,就是蝦在游動的過程中受到了水的阻力而自然形成的一個弧度。 蝦有多少鬚子? 以白石晚年作品為例,一隻蝦,有6根鬚子,就是三對兒。 一對兒朝前,一對兒朝後,還有一對兒是兩邊甩開。 每隻蝦有6根鬚子,群蝦一共得多少鬚子? 但是白石老人盡量讓它們不雷同。 而疑偽作品,最上邊兩隻蝦的鬚子不但雷同,而且交疊成了固定的幾何形狀,這一點是大忌。 但是凡事不能絕對,蝦鬚有所雷同,真跡偶爾也會出現。 所以這點是作為參考,不是惟一的論據。
另外,我們看這個畫是真是偽,很重要的一點看它的題款,就是書法。 這件疑偽作品的落款很軟,並且我們從款上也看到了,寫的是“三百石印富翁齊璜白石居金華第二十七年”。 這是什麼時候? 白石先生是57歲來的北京,居金華27年,57加27就應該是84歲。 84歲是白石先生繪畫藝術的頂峰時期,在他頂峰狀態,畫蝦的時候是這種筆力,寫字的時候是這種軟塌塌之氣。 所以這一點更讓我們確定這是一件疑偽作品。
(本文節選自齊白石再傳弟子、北京市東城區美協副主席、著名學者畫家李海峰所著《齊白石藝術欣賞與真偽鑑別》一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