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梵高《向日葵》65年後再合璧

中國文化報
梵高博物館藏的《向日葵》 梵高博物館藏的《向日葵》 倫敦國家博物館館藏的《向日葵》 倫敦國家博物館館藏的《向日葵》
據英國媒體10月28日報導,梵高《向日葵》系列作品中的兩幅畫作將於明年1月25日至4月27日在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舉行合璧展。 這是時隔65年,《向日葵》系列作品再次面向英國公眾展出。
《向日葵》系列作品是梵高的代表作。 梵高共創作了11幅有關向日葵的畫作,如今作品分佈在荷、英、美、日、德等國。 本次合璧展將展出的是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和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的館藏。 梵高博物館向英國出借的這幅《向日葵》創作於1888年,是該系列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 倫敦國家美術館館藏畫作由博物館1924年直接從梵高家人手中購得,是系列作品中的第四幅,描繪了向日葵花瓣逐漸凋零、色彩逐漸褪去的形態。 專家評估,這兩幅畫作的拍賣價格均在1億英鎊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有關《向日葵》繪製過程和所用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將同兩幅畫作一起展出。
據悉,《向日葵》一直是倫敦國家美術館最受歡迎的館藏之一。 過去10年內,美術館售出了上百萬張以《向日葵》為主題的海報和明信片。

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古畫上朱紅色慢慢變黑:因硃砂化學反應形成汞

 廣州日報
古畫上紅色顏料的降解分化困擾著人們。 古畫上紅色顏料的降解分化困擾著人們。
一直以來,以硃砂製成的朱紅色顏料是畫家們鍾愛的顏色之一,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朱紅色會變成黑色。 據《科學美國人》報導,研究者日前發現,其原因是暴露在空氣中的硃砂在光和氯離子的作用下形成了汞。
硃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阿姆斯特丹大學化學家凱特利恩·基恩及其同事發現該化合物的結構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氯離子化學反應被打破,並且這種現像在靠近海邊的空氣里通過光的作用大量存在。 這個化學反應的最終產物就是純汞,不斷累積很有可能導致畫作由紅變黑。 基恩認為,這一發現對於如何保存和展示藝術品會很有幫助。 讓畫作不曝光僅是一種方式,避免顏料暴露在氯元素下也是很重要的。

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2013華人新聞界藝術創作聯展」南菁書法學會理事長柯沛鴻參展請各位好友踴躍前往參觀指導謝謝



謹訂於中華民國102年10月26日起至10月31日止,在台北市仁愛路四段505號國父紀念館翠溪藝廊舉行
敬請
蒞臨指導

展覽期間:中華民國102年10月26日至10月31日
展出地點:國立國父紀念館B1翠溪藝廊 - 謝絕花籃
開放時間:每日9:00AM-6:00PM

「2013華人新聞界藝術創作聯展」南菁書法學會理事長柯沛鴻參展請各位好友踴躍前往參觀指導謝謝
謹訂於中華民國102年10月26日起至10月31日止,在台北市仁愛路四段505號國父紀念館翠溪藝廊舉行「2013華人新聞界藝術創作聯展」,並訂於10月26日(星期六)上午十時整舉行開幕儀式。
敬請
蒞臨指導

國立國 父 紀 念 館 館 長王福林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代理臺長王育群
中華新聞記者協會理事長 袁天明  敬邀

藝術創作聯展總策劃:喻文芳老師(手機0927569136)
展覽期間:中華民國102年10月26日至10月31日
展出地點:國立國父紀念館B1翠溪藝廊 - 謝絕花籃
開放時間:每日9:00AM-6:00PM

                                                                      展場現場                                       
                                      
                                  天馬畫會會長孫晉卿老師現場指導並誇獎作品有其王太田大師的畫風                                                                                
                                                             藝術家 蔡豐名大師現場鼓勵                                                                                           


南菁書法學會─柯沛鴻理事長〈一真、思源〉山中古瀑畫作由華碩范工程師收藏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柯沛鴻水墨畫作

塗鴉:視覺的垃圾還是藝術

中國科學報 
塗鴉:視覺的垃圾還是藝術 塗鴉:視覺的垃圾還是藝術
不久前,台灣的朋友來到北京遊玩,筆者自是歡欣奉陪。 登上八達嶺長城時,筆者與朋友都“驚呆了”,不是震驚十一期間只見人頭不見路的場景,而是震驚每一塊城磚,都被刻上了密密麻麻的名字,每一塊!
今年5月,一起著名的埃及神廟“到此一遊”事件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彼時,關於此事的吐槽沸沸揚揚,“國民素質”、“文明旅遊”等老生常談的問題再次被提出,各種自我檢討的聲音也不絕於耳,似乎這種現像已經被國人深惡痛絕了。
可是經過今年十一黃金周的“實踐”證明,這種行為依然很有市場。
十一過後,各種景區被“到此一遊”:江蘇淮安的周恩來故居內展廳多塊牆面被亂寫亂畫;南京中山門明城牆慘遭黑手,被寫上了“某某某,24歲一定在南京擁有房子”;青島第一海水浴場附近,一條彎彎曲曲的木棧道儼然成了“留言一條街”……
拿什麼證明我的存在感
其實這種在公共區域亂塗亂畫的行為,並不是什麼“中國特色”,更僅非現代行為。 首都師範大學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副研究員李宏舉例說,英國著名詩人拜倫因對古希臘文明愛慕之至,以至他在遊歷了古希臘海神波拉冬的神殿之後,在一塊大理石石柱的一側,刻下了他的名字“Byron”。 這也許是名人在名勝古蹟上塗畫的典型例證之一。 在法國巴黎,一些羅丹的人像雕塑被寫滿了七扭八歪的文字,就連巴士底紀念碑的碑座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
或許遊人普遍感到有必要把自己的遊覽行為載入史冊,因而在對名勝古蹟觀光過程中,要想盡方法在文物古蹟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或“墨寶”。
心理諮詢師荀炎談到“到此一遊”的動機時說:“我們的古文明就很注重'留名',近代文明激發自我意識覺醒後,人們對'自我存在'的追求也更強烈了。這種強調自我、強調存在的心理,按規律來說一般人都有,只是每個人表達的方式、程度不一樣。”
雖然這種追求存在感的心理是人所共有的,但是我們不能用違反社會公序良俗,來滿足自己的心理。 “大家去景區也都喜歡拍照,其實這種合影留念的心理與刻畫差不多,都是出於一種對存在過的見證。”荀炎評論道,“但是拍照是不被譴責的,因為拍照不傷害景區,而刻畫是破壞了大家共有的文物或風景。你把個人意志凌駕在了集體利益之上,是不會被允許的。”
對於遊客的刻畫需求,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管理學院院長、中國旅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厲新建也表示“從心理上可以理解,從行為上堅決反對”。 厲新建認為:“不恰當的亂塗亂畫顯然涉及遊客的素質問題,需要包括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景區自身來加強對遊客的引導和旅遊意識宣傳;遊客有塗鴉的需求,可以考慮在景區內設置類似塗鴉牆之類的設施,既可釋放遊客的需求,在某種方面也能增加景區內的景觀。”
亂塗亂畫與塗鴉
歷史上有這樣一段佳話。 著名詩人崔顥登臨武昌黃鶴樓,在壁上題寫下了那首著名的《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後來,李白也來到了黃鶴樓,目睹眼前美景,也想在牆上作詩。 一抬頭,見到崔顥的詩,讀後大為嘆服,竟因此打消了題詩的念頭。
幸虧有崔顥的“亂塗亂畫”,才有了那首膾炙人口的《黃鶴樓》。
“古人很喜歡在客棧、牆壁題詩。只不過他們的藝術素養很高,塗寫的文字是詩歌而不是無審美價值的'到此一遊',他們的書法又很優美,所以我們不覺得這種行為需要譴責。”荀炎笑道,“現在的人不能以自己效仿古人來給自己找藉口。”
對 此,中國旅遊研究院區域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員馬曉龍也說:“我們不能機械地對比今人和古人的塗畫行為。古人所處的時代背景跟我們現在是不同 的,他們題詩包含一種文化氣息、社會風氣的東西。而且他寫字的地方,還不能算是被商業開發的景區,它塗畫的地方不是一種公共產品,跟今天人在景區刻畫的不 文明行為還是有區別的。”
其實崔顥式的“亂塗亂畫”或許用另一個詞可以更準確的描述——“塗鴉”。
“塗鴉”一詞最早出現在唐朝盧仝的名詩《示添丁》中:“忽來案上翻墨汁,塗抹詩書如老鴉。”後世常用“塗鴉”比喻自己書畫或文字作品的拙劣或胡亂寫作,主要是自謙的意思。 《現代漢語詞典》、《辭海》對“塗鴉”的解釋基本類似,都屬於一種褒義的、自謙的說法。
那些“文藝範兒”的藝術塗鴉
與毀損文物、給人們帶來視覺污染不同,塗鴉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藝術的氛圍。 今年年初,大連工業大學視覺傳達專業的一名大四學生王月,在家鄉石家莊完成自己的畢業設計——樹洞畫。 原本殘缺了樹皮的枝幹,被附以惟妙惟肖的塗畫:小松鼠趴在樹洞邊,瞪著大黑眼珠觀察來往的行人;兩隻小浣熊愜意地窩在樹洞裡,甜美地睡覺;一隻“小貓咪”從樹洞探出頭來,甚至引得一隻真正的狗狗圍著它嗅了半天! 很多人認為這些樹洞畫溫馨而有趣,甚至跑來參觀。
在澳大利亞墨爾本有一個合法塗鴉區霍西爾塗鴉巷,是一個著名的景點。 因為巷子不長,只有二百多米,所以如果牆上面的作品不夠經典,很快就會被更好的塗鴉所取代。 其中有幅塗鴉,畫的是印度教中集財神、智慧神和歡樂之神於一體的神——“葛尼沙”,據說已經在牆上駐留了三年多,而一直沒有被新的塗鴉覆蓋。 可見後來者有點李白登黃鶴樓見“崔顥題詩在上頭”的意思了。
國內也有這樣的景點。 廈門大學的芙蓉隧道被稱為“中國最文藝隧道”,這條長為1.01公里連接學生公寓和校區的通道,在2009年的某一天突然被“塗鴉”,於是廈大學子接二連三拿起畫筆一筆一畫描​​繪起青春、愛情、告別、奮進。 這個自由表達情感、恣意揮灑青春和創意的平台如今已成為了廈大一個獨特的風景點。
據報導稱,近期,武漢鐵路沿線殘破的圍牆、南京的井蓋、廣州的廣場外牆,被有意或有組織地進行了塗鴉的美化。 這些介於信手塗鴉和藝術創作之間的行為,正慢慢增加著城市的文藝氣息。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柯沛鴻〈思源〉捐贈四川雅安地震災區初稿畫作85x60cm

紐約杜莎館大師雕刻南瓜版Lady Gaga

 中國新聞網 
紐約杜莎館大師雕刻南瓜版Lady Gaga 紐約杜莎館大師雕刻南瓜版Lady Gaga 紐約杜莎館大師雕刻南瓜版Lady Gaga 紐約杜莎館大師雕刻南瓜版Lady Gaga
當地時間10月22日,紐約杜莎夫人蠟像館啟動了一項特別的萬聖節南瓜雕刻活動,雕刻師對著Lady Gaga的蠟像在南瓜上雕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

張大千《桃花翠鳥》

 新浪收藏 
张大千《桃花翠鸟》 張大千《桃花翠鳥》
款識:布襪青鞋老不休,玉龍彈指湧瓊樓。 桃花有意忘秦漢,雪羽無心迓阮劉。 尋洞口,覓扁舟,天公狡獪助清,山中不少胡麻飯,底事花開即白頭。 鷓鴣天。 丁丑張爰。 鈐印:張爰
1930年代中期開始至1950年代初期,是張大千工筆花鳥的高峰時期,之後他只畫寫意的花鳥。 張大千畫花鳥,開始是從新羅山人、八大、徐渭、陳淳等寫意風格入手,經由明代的陳洪綬,上追宋人的工筆花鳥,例如滕昌佑、林椿、宋徽宗等。 他曾說:“要畫花鳥首先要從勾摹古人名跡入手,把線條練習好,筆墨技法學會”。 除了臨摹學習,張大千對於翎鳥細緻微妙的觀察,了然於胸自然下筆有神,令人感嘆稱道。 張大千在北平時,常常和畫友於非闇一起去鳥市,觀賞各種鳥類。 他在四川青城山居時期,常見到山花異鳥,並且自己養鳥以便日常觀察或寫生。 張大千還說:“工筆作花鳥,須形意並重,更要注重神,否則便流於標本畫而匠氣十足。”一百種鳥有一百種神態,而整體畫面的融會貫通更是尤為重要。 此幅渾融詩書畫三者而儼然明人作品的《桃花翠鳥》,能見出張大千驚人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氣韻格調,逾越常人,顯露大家風韻。
這幅作品由墨竹、粉桃、綠葉、白鳥、山溪、積雪等物意象的穿插組織而成,整個畫面構圖縝密、意境空闊,筆墨清脫、典雅,猶如古典藝術中節奏感強而優美的旋律。 畫中鳥兒毛羽勝雪,傲然立於彎曲的桃樹枝頭,​​筆墨細緻、色彩淡雅,栩栩如生中又平添幾分山林的幽遠之氣,更與畫面下端奔流的山溪相呼應,幾為全幅點睛之筆,頗富動感而極得生趣。 桃花枝幹屈澀、花朵粉嫩,桃葉青翠欲滴、乍展還收。 葉片以石青敷染,花朵淡粉色,均以纖細精微的筆法勾勒。 落於枝幹的皚皚白雪看似無心,實則有意,更是將山林的清寒之氣表達的淋漓盡致。 竹子濃淡相間、墨氣淋漓。 畫家極其巧妙的構圖,工寫對照、向背安排、虛實掩映,皆獨具匠心,不禁令人感歎其想落天外的美妙。
1937年3月,張大千時任第二屆全國美展審查委員,並與謝稚柳、黃君璧、方介堪等遊雁蕩山,此作應為雁蕩山歸來之時所作。 圖中孤鳥暗喻了自己藝壇所處地位,而細細品味張大千所落題跋,所謂“桃花有意忘秦漢,雪羽無心迓阮劉”、“花開即白頭”定是心有所寄、情有所指。 相似內容的題跋曾在張大千的多幅作品上重複出​​現。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紅龍果變形 化身成魚

〔自由時報記者劉曉欣/二林報導〕紅龍果變成一條魚?二林鎮楊姓果農在自家果園發現變形紅龍果,果實跟枝條相連,如同「連體嬰」,特地把枝條剪下來,為果實畫上眼睛,變身成可愛的「紅龍果魚」,男女老少都愛不釋手。
植物專家許丕和表示,紅龍果植株出現變形果實,其實是花芽分化不完全所造成的,也就是部分花芽在分化過程中,可能受到天氣不穩的環境因素,或是養分不充足情況下,造成枝條末端本來要長新的莖葉芽時,卻分化成花芽而開花,在紅龍果植株上較為少見,螃蟹蘭則較為常見。
楊姓果農表示,紅龍果園要出現「變形果實」,並不多見,由於果實不具商品價值,都會自行採收作為紀念品,也曾經剖開試吃,口感就跟一般紅龍果差不 多,但因為少見,果農大部分也捨不得吃,都是留下來跟親朋好友分享,小朋友會在果實上畫畫,畫上眼睛,紅龍果瞬間就變身為「紅龍果魚」。

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2013華人新聞界藝術創作聯展」柯沛鴻參展請各位好友踴躍前往參觀指導謝謝

謹訂於
中華民國1021026日起至1031日止,在台北市仁愛路四段505號國父紀念館翠溪藝廊舉行「2013華人新聞界藝術創作聯展」,並訂於1026日(星期六)上午十時整舉行開幕儀式。
敬請
蒞臨指導

國立國 父 紀 念 館 館 長王福林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代理臺長王育群
中華新聞記者協會理事長 袁天明  敬邀

藝術創作聯展總策劃:喻文芳老師(手機0927569136)
展覽期間:中華民國1021026日至1031
展出地點:國立國父紀念館B1翠溪藝廊 - 謝絕花籃
開放時間:每日900AM-600PM

102年畫世紀中日美澳彩墨名家交流展,柯沛鴻參展請好友前往參觀指導謝謝





扇面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