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1日 星期六

深度解剖中國畫的構圖問題

 文博藝術網 

中國畫構圖首先碰到的就是主題、內容和形式的關係,談到內容和形式的關係,涉及的方面很龐雜。 今天我們在這裡就捋出一個頭緒來,和大家一起交流。
現在的構圖提法包括內容與形式、法則和結構、對比與調和、均衡、調性性、黑白灰等,這些說法都是從西畫引進來的詞彙,中國畫關於類似提法的法則是,南朝謝赫講的“經營位置”,另外還有章法的提法,再還有就是“式”與“樣”的說法,對於“式”如高遠式、平遠式等,樣則是指某家樣,“樣”其實也是創作的粉本。 如齊白石做的案頭功夫很紮實,他就有很多樣式,也就是他在創作時接見了許多前人的樣式,作為創作素材。 他在年輕做木匠的時候見到好的刻花,就描下來,積累了許多花卉的樣本,以至於,在他衰年變法的時候,就講到了“大翻陳案”,經過他自己的提煉加工,最後能夠達到“齊家樣”。
以上就是我們傳統關於繪畫構圖的三個提法:一是經營位置,二是章法,三是樣式。 下面我就著重講這三個問題。
關於經營位置,《山水訣》(據傳為王維做)裡講:
夫畫道之中,水墨最為上。 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或咫尺之圖,寫千里之景。 東西南北,宛爾目前;春夏秋冬,生於筆下。 初鋪水際,忌為浮泛之山;次佈路歧,莫作連綿之道。 主峰最宜高聳,客山須是奔趨。 回抱處僧舍可安,水陸邊人家可置。 村莊著數樹以成林枝須抱體;山崖合一水而瀑瀉,泉不亂流。 渡口只宜寂寂,人行須是疏疏……
我們從中可以看出,這些都是經驗談。 通過以上文字,我們可以看出:一決非對景的經營位置的經驗之談,實際上是不依照現實的自然景觀,從創作經驗的角度給我們一個口訣,或者說是規律,說的是理法,所謂狂怪求理。 也可以說是經營位置的訣竅。 它沒有對繪畫作品的審美取向做任何評價,只是告訴我們各種物像如何安排更合理,很像一個工匠師傅在給自己徒弟講授的口訣。 所以有人懷疑不是王維寫的原因也在與此。 古人在講經營位置的時候大致都是做類似之談,而沒有現在我們所說的構圖的那套理論。 古人在經營位置的時候主要是講上下的位置、左右的位置、對角的位置。 即所謂的佔天式、佔地式、中心式。 在南宋時有“馬半邊,夏一角”之說。 古人在將經營位置的時候,沒有具體的指導方法,而是多用比興的方法,比如將構圖的關係和社會人際關係做比較。 在畫面的物象安排處理上,要講究尊卑高下,主賓關係。 和儒家君臣父子的社會倫理關係是一個道理。 如《芥子園畫譜》上面說的:“群山環抱,如君臣朝祭之勢。主峰是君,群峰是臣,他沒有告訴我畫面如何安排,而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是一種比擬。
在文人畫出現以前的繪畫,重樣式,重技巧,而文人畫出現以後,尤其是元人,重筆墨跡象,重意境。
對於章法的理解,實際上古人認為,作畫之法如同文章之法,講究起承轉合。 即畫面如同做文章一樣。 關於起承轉合,我的老師吳鏡丁先生就跟我講過:石為起,樹為承,路為轉,峰為合。 他講的這個起承轉合,很像S形的太極圖的關係。 起承轉合的核心就是一個字——連。 連成一種脈絡,連成一種氣韻。 在中國傳統文字很注重呼應關係,而在繪畫裡面也是如此,只有畫面的物象互成呼應之勢,才使的它們不孤立,而互成因果。 繪畫章法來自文章的文法,它從書法的章法裡面也有很多的借鑒。 在《書譜》中講“一筆乃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 繪畫也是如此,所以石濤的一畫說:“行遠登高,悉起膚寸,此一畫收盡鴻蒙之外,即億萬萬筆墨,未有不始於此而終於此,惟聽人之握取之耳。人能以一畫具體而微,意明筆透。腕不虛則畫非是,畫非則腕不靈。動之以旋,潤之以轉,居之以曠……我故曰:吾道一以貫之。”
無論是文章之法還是繪畫之法,都來自——道,道實際上是講一種規律,所謂:一陰一陽謂之道。 如太極圖。 陰陽相互交替,互為轉換,互為因果,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又黑白分明。 是對自然界的規律之說,也就是樸素的辯證法。
著名美術家李澤厚先生把中國傳統文化核心總結為:有意味的形式。 接下來我著重談談所謂意味。 中國畫講究寫意,所以在中國畫的構圖上講究內證的文化,要求作者註重內在的感覺,什麼是乾裂秋風,潤含秋雨,我們很難通過語言來準確地描繪,這就要用一種感覺去體味,需要我們營造一種效果去讓人品味。 構圖其實就是在營造一種意境,表現一種意味。
中國畫的構圖來源於內證,而西方繪畫的構圖法則基本上是來自科學,它講究表現客觀。 關於西方繪畫構圖,美國畫家布克夫說:“有幾條設計佈局的普遍原則,對於一個藝術家應該牢記的,一凡是帶有橫向線勢構圖的畫面,通常暗示著安閒、和平和寧靜,當然所以會產生這種情感,是因為人類正常的休息方式是躺著的;二斜線在一幅圖畫中,通常包含著運動和行動,這也是身體上的原因,為了斜線物質上支撐一個物體,正常情況下是需要力氣或動作;三個一金字塔形似不會滾動和傾斜,龐大而穩重的物體通常也是這種形狀;四鋸齒狀,通常包含著痛苦和緊張;五圓形通常和嫻靜,柔和相聯繫;六“V”形表示不穩…… ”
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看出,他講的很科學,他是用科學的規律來解釋繪畫的構圖,因為西方的繪畫和建築有著密切的關係,建築就必須講究科學。 但是從我們傳統文化的角度看就覺得很小兒科,我們的文化理念是重視——以意為之。 西方繪畫構圖是來自於自然,是鍛煉的、概括的​​、科學的。 西方繪畫的發展幾乎也和西方科學的發展是同步的,如在西方繪畫構圖裡面講究黃金分割,講究邏輯,甚至還用數字來計算。 比如黃金分割與人的視線角度有關係,甚至和人的血壓也有關係。 其實在中國畫構圖裡面也有黃金分割的因素,如花鳥裡面講究“三七出枝”,這也是符合黃金分割的視覺最佳狀態。
西方繪畫和物理學的重心均衡、失衡,在對光學的研究也運用到繪畫裡面,素描完全是光學分析:三大面,如黑白灰的關係;五大調子,見光面、反光面、背光面、高光、向光、分析的很嚴謹。 另外,西方繪畫還善於利用人的錯覺來營造畫面的氛圍,如黑白灰來表現物體的立體關係;運用心裡錯覺,來表現色調的冷暖,充分調動了人在感覺上的正覺和錯覺的關係。 因此,數理、物理、生理、心理都對西方繪畫產生作用,由此也產生了光影素描體系、光影色彩學體系、成像懂得透視原理等,很多繪畫的法則。 這就是西方繪畫與中國繪畫的不同。
而西方繪畫的構成說,對當代藝術創作影響很大。 構成包括很白構成、色彩構成、平面構成、立體構成,甚至還有肌理構成。 它來自上世紀德國一所學院的設計理念,是一種完全的、設計的、科學的藝術體系。
構成的基本原理及法則是把畫面所有成分提煉出來,類分成畫面構成的元素概念,如繪畫構成的最基本元素是:點、線、面;形狀三原型:三角、方塊、圓形;色彩三原色:紅、黃、藍。西方繪畫不重視黑白的概念,而中國恰恰非常注重很白的概念,如在章法上講究:計白當黑、知白守黑等理念。 在畫面的邊、角、面也形成了一種理念,如正副、分離、相接、重疊等等。畫面的構成講究調性,即所謂定調子,和注重畫面節奏。 將以上不同構成元素加以整合,以不同的表現方式各有側重所組成的樣式,便形成畫家自己的風格。
西方繪畫很講究風格,而中國畫不大講究風格,而注重品格,注重人格化的東西。
在近代繪畫史上西方的繪畫理念,對中國繪畫有著巨大的影響,很多大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繪畫觀念。 時至今日,在高等院校地美術教學中也還是沿襲西方繪畫的思想。
我的觀點是,只要是對我們有用,我們都要藉鑑和學習。 現在地繪畫功能和以往不一樣了,古代繪畫是供人把玩的,而現在基本上是視覺裝飾,我們應對展覽、出版等活動,使得我們必鬚麵對客觀存在地現實。 當代人的生存狀態完全不一樣了,我們必須要面對當今的現實社會,當代繪畫是可以從中西方繪畫裡面同時汲取營養,然後在作出立場的選擇,選擇適合自己的繪畫方向。 如果不研究西方繪畫,很難創作出對當代有影響的作品,所以不可以偏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