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

中國書畫中的多子多福圖鑑賞

大洋網-廣州日報 
劉海粟 《石榴圖》(中國畫) 劉海粟《石榴圖》(中國畫) 齊白石《石榴圖》 齊白石《石榴圖》 張大千 《宜男多子》(中國畫) 張大千《宜男多子》(中國畫)
文/圖鐘葵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重視家族傳承的民族。 在古代,早生子、多生子、生貴子是每個中國家庭的夢想和為之奮鬥的目標。 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產生了許多像徵多子多孫的吉祥物。 這些吉祥物既有神獸和魚、青蛙、蟾蜍、老鼠等動物,也包括石榴、蓮蓬、棗、栗、荔枝、萱草等植物,“榴開百子”、“早立子”、“早生貴子”、“宜男多子”等吉祥圖應用廣泛,深入人心,成為中國傳統吉祥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青年男女中秋夜瓜園摸瓜求多子
孟 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孝有三,按《十三經註疏》的解釋就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 祖祀,三不孝也。”意思是: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努力當官拿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 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了祖先的香火,這是第三種不孝。 孟子認為三種不孝以“無後為大”,這種倫理觀念對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可以說,造就一個人丁興旺的大家庭,讓祖宗的香火得以綿延不絕,是中國古代每個人成年以後的第一大事業。 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傳說中的送子之神和象徵早生子、多生子、生貴子的吉祥物自然受到大眾的喜愛。 送子吉祥神名氣最大的是張仙和觀音菩薩,據說張仙在送子時,要張弓挾彈,張仙從弓裡射出的不是箭而是飛彈,“彈”與“誕”諧音,暗含“誕生”之意。 神獸之中,龍、鳳、麒麟也有這方面的吉祥含義。
植物中這類吉祥物也很多,凡是多籽的果實和諧音及含義方面與生育有關的花草樹木,都被人們視為繁衍的象徵。 如瓜的特點是果實結籽多,藤蔓長,其吉祥意義就是能得多子。 在長長的藤蔓上,大瓜、小瓜一個連著一個,是世代綿長、子孫萬代的象徵。 每年七月初七“女兒節”,有些地方的人們以瓜贈送給婦女,稱為“送子”。 八月十五中秋夜,婦女們要做瓜糕,而青年男女相伴到瓜園摸瓜,其含義就是祈求多子。 過年時,中國人都會在家裡放一盤瓜子,人們一邊嗑瓜子一邊和親友互相祝福,這種相傳已久的習俗反映了中國人盼望多子多孫的集體潛意識。
文宣帝獲贈石榴龍顏大悅
在眾多寓意多子多孫的植物果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籽粒繁密的石榴。
石榴,為石榴科屬植物,原產於伊朗及其周邊地區。 相傳石榴是由張騫從中亞引入中國的。 石榴花果並麗,很快被中國人所接受,並傳播到全國各地,其像徵意義也逐步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成為深受大眾喜愛的吉祥物。 西晉時,石榴賦大興;南北朝時,出現石榴詩,石榴象徵多子多孫的觀念,也在這個時候形成。 據《北齊史·魏收傳》記載,北齊南德王高延宗納趙郡李祖收之女為妃,文宣帝高洋來到李妃的娘家做客,李妃母親宋氏呈獻兩個大石榴。 文宣帝不解其意,這時皇太子的老師魏收說:“石榴房中多子,王新婚,妃母欲子孫眾多。”文宣帝聽了龍顏大悅,高興地收下了這份禮物。 自此以後,中國出現了用石榴預祝新婚夫妻多子多孫的習俗。 民間婚嫁時,常於新房案頭或其他地方放置果皮裂開、露出漿果的石榴,以圖吉祥。 直到現在,一些地方還保留著訂婚聘禮贈給對方石榴或石榴花盆,婚禮上新娘在自己的衣服上藏石榴的習俗。
常見的以石榴為題材的傳統吉祥圖案有“榴開百子”、“三多”圖等。 “榴開百子”圖畫面有兩種:一種是石榴連著枝葉,果皮裂開,露出繁密的石榴籽粒;一種是眾童子合力抬著一顆露出籽粒的大石榴,石榴上面還有兩個在玩耍的童子。 “三多”圖寓意多子、多壽、多福,畫面由石榴、桃子、佛手組成,桃子像徵多壽,佛手象徵多福。
南方地區的龍眼象徵“貴子”
除了祈求多子多孫、​​人丁興旺,中國人還希望早生子、早立子、生貴子。 在眾多植物中挑選有這種含義的吉祥物時,古人運用了諧音手法。 “棗”與“早”諧音,棗的顏色是中國人認為最吉祥的紅色,所以人們喜歡用棗作喜慶吉祥物。 栗子與荔枝與“立子”諧音,這兩種果實和棗的組合都寓意“早立子”;花生有“生”字,所以棗和花生的組合代表“早生子”;桂圓的“桂”與“貴”諧音,桂圓和棗的組合就寓意“早生貴子”。 在很多地方的新婚禮儀上,常由福壽雙全的老人將棗、栗、花生、石榴等撒在新婚夫婦的床上​​或新房四角,並且口誦吉語:“一把栗子一把棗,小的跟著大的跑。”有的地方由新娘在懷中揣著棗、栗、花生等,走進洞房後就脫掉外衣,故意讓這些東西撒落在地上和床上。 中國南方地區盛產龍眼和荔枝,龍眼也是“貴子”的象徵,所以在南方地區的婚禮上,人們常把龍眼和荔枝放在新婚夫婦的床上​​,祝愿他們早生貴子。
此外,蓮蓬也多子,和石榴有相同的吉祥含義,且“蓮”與“連”諧音,故由蓮蓬和桂花組成的圖案寓意“連生貴子”。
孕婦佩萱草易生男?
重男輕女在古代社會是普遍現象,為了保持祖宗的香火不斷,每個家庭都至少要有一個男孩可以傳宗接代,即使沒生男孩,也要跟人討一個男孩過繼。 這種傳統觀念反映在吉祥文化上,就是“宜男草”在傳統吉祥中享有特殊的“地位”,寄託著人們生男孩的願望。
“宜男草”就是萱草,是一種百合科萱草屬植物,別名“諼草”、“金針菜”、“黃花菜”、“鹿蔥”等。 萱草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詩經·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意思是:哪兒能找到諼草,種到北堂後院中。 這首詩寫一位女子思念她遠征的丈夫,她之所以要在北堂種諼草,是想減輕對丈夫的思念,因為傳說這種草可以使人忘憂。 據《博物誌》記載:“萱草,食之令人歡樂,忘憂思,故曰忘憂草。”所以人們常稱萱草為“忘憂草”、“療愁”。
當萱草花在夏秋之際盛開之時,綠葉成叢,花姿艷麗,氣味清香,人們觀賞把玩,得以忘憂。 古人常以萱草入詩,如白居易《酬夢得比萱草見贈》詩曰:“杜康能散悶,萱草解忘憂。借問萱逢杜,何如白見劉。老衰勝少夭,閒樂笑忙愁。試問同年內,何人得白頭。”表達了詩人樂觀豁達的心境。
萱草作為吉祥物,人們更多的是取意於“宜男”之名,曹植有《宜男花頌》詩:“草號宜男,既曄且貞。其貞伊何,惟乾之嘉。其曄伊何,綠葉丹花。”讚美“宜男草”純潔美麗,也說明萱草很早就有“宜男”之名。 南朝梁元帝也有《宜男草詩》:“可愛宜男草,垂採映倡家,何時如此葉,結實复含花。”古人為何稱萱草為“宜男草”? 《齊民要術·鹿蔥》引晉周處《風土記》:“宜男,草也。高六尺,花如蓮。懷妊人帶佩,必生男。”雖然古人沒有解釋為何孕婦佩之易生男,但在古代,孕婦佩戴萱草花已成為一種習俗。
以萱草為題材的傳統吉祥圖主要有“宜男多子”、“宜男益壽”和“宜爾子孫”等。 “宜男多子”圖由萱草和石榴組成;“宜男益壽”由萱草和壽石組成;“宜爾子孫”圖為開花的萱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