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張大千《陽朔興平道中小景》賞析

 新浪收藏 
 張大千陽朔興平道中小景設色紙本立軸
張大千陽朔興平道中小景設色紙本立軸
92cm×47cm
出版:1.《張大千畫集》第40頁,美術家出版社編,香港集古齋,1982年出版。
2.《藝海集珍——近現代中國書畫作品集》(第九輯)第49頁,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出版。
3.《衡水中國書畫博物館館藏精品選集》(近現代繪畫卷)第29頁,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出版
張大千早期作品“以古人為師”,三十年代之後,他的藝術已經更趨於成熟,工筆寫意,俱臻妙境。 此畫為張大千1944年所做,取法於清初黃山派,與石濤、梅清尤為相似,所描繪為陽朔興平小景。 筆致奔放灑脫、痛快淋漓,如入清新絕俗之徑,當為即興神來之作。 所繪山石紋路勾勒入微;淡花青、淺石黃分別薄染輕暈山體,清麗透亮,柔和溫潤;山路隱現江邊,有曲徑通幽之妙。 蒼松遍嶺,美廬數間隱現其中,似為人間仙境,居此者當為化外之人。 遠峰盤桓而起,可謂嶺如蒼龍,與近丘相互呼應。 江中扁舟勾勒巧妙,賦色淡雅,人物鮮活,為畫麵點睛之筆。 其構圖色調清爽,令人心曠神怡,懷古思幽。 此景正是大千先生意欲離塵脫俗的內心寄託。 他的繪畫,因章法講究而突出的氣勢,成就了一個“大”字;因色彩清麗而具有的氣色,呈現了一個“亮”字;因景點巧構而神現的氣韻,妙造了一個“曲”字。 所以,大開大合、清新亮麗、幽深蘊涵的氣息神韻,是此畫精神所在。
1933年,35歲的張大千已聲明遠揚。 這一年,他的一幅《金荷》被法國政府收購。 高興之餘的11月,喜好遊山玩水的張大千到嶺南的羅浮山、陽朔等地旅遊,沿途寫生,收穫頗豐。 時隔1​​1年的1944年,敦煌歸來的張大千根據記憶,畫此“陽朔小景”贈予熊仲光先生。 從 畫風來看,有清代個山僧意蘊;雖表現名勝風景,但畫面充滿了古典的閒情逸致,畫中大筆觸繪山巒,虛實結合形成嶺南山水的特有景色;山間村莊那參差錯落的房 舍,鬱鬱蔥蔥的樹木掩映其中,令人心馳神往;高聳入雲的懸崖峭壁下,是崎嶇的山路和蕩舟江上的怡情;南國特有的風土人情,陽朔綺麗的風光,如一幅畫卷在眼 前浮現。 山水之間,碧波蕩漾中泛舟的賓主正在對話,意境悠閒恬適,展現的是一種“怡情適性,遠離塵”的境界。 古典筆墨,時代美景,這便是張大千筆下融匯古今的山水圖式。
上款人黃華表(1897-1977),字仲光,廣西大學創始人之一。 廣西藤縣波塘鎮合水村人。 梧州中學畢業後考入北洋大學預科。 翌年入上海復旦大學商科。 民國11年(1922年)赴美國留學,畢業於華盛頓大學教育系、加利福尼亞大學及丹福大學研究院,獲教育碩士學位。 民國15年回國後任廣西教育廳代理廳長、教育廳廳長、國立南寧師範學院院長。 民國22年12月,任立法院立法委員。 民國23年任浙江省政府委員兼秘書長,後任國立浙江大學教授兼秘書長、國民政府考試院考選委員、國立復旦大學教授兼訓導長。 他在任廣西教育廳長時,參與創建廣西大學。 上世紀五十年代後,先後擔任香港珠海書院文史系及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系主任。 1964年黃華表在香港退休後,應台灣中國文化學院之聘,擔任教授,兩年後辭職回港。 1977年5月病逝。 他編著有《壁山閣存稿》、《大學文選》、《莊子淺說》、《荀子小講》、《離騷四釋》等書。 他辭世後其親屬向廣西桂林圖書館捐贈了他非常有價值的藏書91種390冊,其中不少珍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